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鹤鸣

诗经·小雅·鸿雁之什〔先秦〕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幽幽沼泽仙鹤鸣,声传四野真亮清。深深渊潭游鱼潜,有时浮到渚边停。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有浓荫,下面灌木叶凋零。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磨玉英。
幽幽沼泽仙鹤唳,鸣声响亮上云天。浅浅渚滩游鱼浮,有时潜入渊潭嬉。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他方山上有佳石,可以用来琢玉器。

注释
九皋:皋,沼泽地。九:虚数,言沼泽之多。
渊:深水,潭。
渚:水中小洲,此处当指水滩。
爰(yuán):于是。檀(tán):古书中称檀的木很多,时无定指。常指豆科的黄檀,紫檀。
萚(tuò):酸枣一类的灌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此诗共二章,每章九句。前后两章共用了四个比喻,语言也相似,只是押韵不同。关于诗的主题,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毛诗序》认为是“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举例证明鲁诗、齐诗、韩诗都与毛诗观点一致。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今人程俊英在《诗经译注》祖毛、郑旧说而加以发展,说:“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发招致人才为国所用的主张的诗,亦可称为‘招隐诗’。”这种说法较易为今人所理解。

  先谈朱熹的说法。他分析第一章说:“盖鹤鸣于九皋,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历代学者有不同的说法。《毛诗序》说:“《鹤鸣》,诲(周)宣王也。”《郑笺》补充说:“诲,教也,教宣王求贤人之未仕者。”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举例证明鲁诗、齐诗、韩诗都与毛诗观点一致。到了宋代朱熹《诗集传》则说:“此诗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陈善纳诲之辞也。”认为这是一篇意在劝人为善的作品。清代方玉润认为此诗是“讽宣王求贤山林也”。今人程俊英在《诗经译注》祖毛、郑旧说而加以发展,认为此诗亦可称为‘招隐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372-374
2、 王秀梅 译注.诗经(下):雅颂.北京:中华书局,2015:395-397

简析

  《鹤鸣》是《诗经》中的一首诗。历代学者对其主题有不同的看法,或认为这首诗是讽谕周王朝最高统治者应该招用隐居山野的贤才。全诗二章,每章九句,大致上是写诗人在广袤的荒野听到鹤鸣声震动四野高入云霄,看到游鱼潜入深渊又跃上滩头,又看到园林檀树近旁的一座山峰,于是他想到山上的石头可以取作磨砺玉器的工具。诗中从听觉写到视觉,写到心中所感所思,形成一幅远古诗人漫游荒野的图画。这幅图画中有色有声,有情有景,充溢着诗意,颇具思古之幽情。全诗意脉贯串,结构完整,通篇运用比喻,富于艺术感染力。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湛露

诗经·小雅〔先秦〕

湛湛露斯,匪阳不晞。厌厌夜饮,不醉无归。
湛湛露斯,在彼丰草。厌厌夜饮,在宗载考。
湛湛露斯,在彼杞棘。显允君子,莫不令德。
其桐其椅,其实离离。岂弟君子,莫不令仪。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甘泉歌

佚名 佚名〔先秦〕

运石甘泉口。
渭水不敢流。
千人唱。
万人讴。
金陵余石大如塸。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左传引古人言

佚名 佚名〔先秦〕

心则不竞。
何惮于病。
畏首畏尾。
身其余几。
虽鞭之长。
不及马腹。
杀老牛莫之敢尸。
挈缾之知。
守不假器。
鹿死不择音。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