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襄邑道中

陈与义 陈与义〔宋代〕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两岸原野落花缤纷,将船只都映红,沿着长满榆树的大堤,半日工夫就到了百里以外的地方。
躺卧在船上望着满天白云 ,它们好像都纹丝不动,却不知道云和我都在向东行前进。

注释
襄邑:今河南省睢(suī)县,在开封(北宋京城)东南150里,惠济河从境内通过。
榆堤:栽满榆树的河堤。
不知:不知道。
俱东: 俱: 一起 指一起向东。

参考资料:完善

1、 傅德岷 .《唐宋诗鉴赏辞典》 :崇文书局 ,2005 .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公元1117年(政和七年),作者任满经襄邑入京时。

参考资料:完善

1、 傅德岷 .《唐宋诗鉴赏辞典》 :崇文书局 ,2005 .
2、 傅璇琮 .《中国诗学大辞典》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9 .
3、 余冠英 .《中国古代山水诗鉴赏辞典》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9 .

赏析

  此诗通过对乘船东行,河两岸上原野落花缤纷,随风飞舞等景物的描述,表达了诗人这次远行,非常轻松畅快,心旷神怡。

  全诗写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作者所坐的船都照红了。用“红”字形容“飞花”的颜色,这是“显色字”,诗中常用;但这里却用得很别致。花是“红”的,这是本色;船本不红,被花照“红”,这是染色。作者不说“飞花”红而说飞花“照船红”,于染色中见本色,则“两岸”与“船”,都被“红”光所笼罩。

  次句也写了颜色:“榆堤”,是长满榆树的堤岸;“飞花两岸”,表明是春末夏初季节,两岸榆树,自然是一派新绿。只说“榆堤”而绿色已暗寓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襄邑道中》是一首七言绝句。诗人此行是任开德府教授期满,入京待选,因此志得意满,心情舒畅,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即景抒怀诗。 全诗写坐船行进于襄邑水路的情景。首句写两岸飞花,一望通红,把诗人所坐的船都照红了;次句也写了颜色,表明是春末夏初季节,两岸榆树,自然是一派新绿;三、四两句则通过仰卧看云表现其闲适心情。全诗语言清新明丽,富有哲思,极有艺术感染力。

陈与义

陈与义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710篇诗文 ► 98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秦观 秦观〔宋代〕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石苍舒醉墨堂

苏轼 苏轼〔宋代〕

人生识字忧患始,姓名粗记可以休。
何用草书夸神速,开卷惝恍令人愁。
我尝好之每自笑,君有此病何年瘳。
自言其中有至乐,适意无异逍遥游。
近者作堂名醉墨,如饮美酒销百忧。
乃知柳子语不妄,病嗜土炭如珍羞。
君于此艺亦云至,堆墙败笔如山丘。
兴来一挥百纸尽,骏马倏忽踏九州。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
胡为议论独见假,只字片纸皆藏收。
不减钟张君自足,下方罗赵我亦优。
不须临池更苦学,完取绢素充衾裯。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王孙·春词

李重元 李重元〔宋代〕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