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身是眼中人。

出自近现代王国维的《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

译文可怜的是自己也只不过是看到的俗人之一罢了。

注释可怜:怜悯,可惜。

赏析此句意蕴深厚,词人登高望远,俯瞰茫茫红尘中的芸芸众生,令词人认识到其实自己便是众生中的一员,体现出词人清醒的悲悯情怀。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王国维 王国维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

山寺微茫背夕曛,鸟飞不到半山昏。上方孤磬定行云。
试上高峰窥皓月,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寺背对着夕阳的光晕,在余晖下显得影廓模糊。飞鸟也显得影子迷离,刚飞到半山腰,山脉便隐藏在昏暗的影子之中了。这时,寺院中的磬声悠扬地响起,仿佛把山间的云彩都定格住了。
试着登上高峰窥视皎洁的明月,偶然得以天眼来审视世俗红尘,只是可怜自己也只不过是看到的俗人之一罢了。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句三平韵,下阕三句两平韵。
微茫:隐约,模糊。夕曛(xūn):日落时的余晖。
上方:寺庙。磬(qìng):佛寺中钵形的打击乐器,用铜制成。定行云:即《列子·汤问》“响遏行云”之意。
天眼:佛教所说五眼之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上阕“山寺微茫背夕曛”,如认为确有此山、确有此寺,而欲指某山、某寺以实之,则误矣。此词前片三句,但标举一崇高幽美而渺茫之境界耳。近代西洋文艺有所谓象征主义者,静安先生之作殆近之焉。我国旧诗旧词中,拟喻之作虽多,而象征之作则极少。所谓拟喻者,大别之约有三类:其一曰以物拟人,如吴文英《浣溪沙》词“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杜牧《赠别》诗“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是以物拟人者也:其二曰以物拟物,如东坡《永遇乐》词“明月如霜,好风如水”,端己《菩萨蛮》词“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是以物拟物者也;其三曰以人托物,屈子《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骆宾王《在狱咏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哲理词,由于词人受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悲观哲学和佛教思想的影响,1905年夏归海宁时登硖山作此词。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国维著,王国维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06,第23页
2、 本社编 黄拔荆选注,词曲荟萃 元明清词一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09月第1版,第184页

简析

  《浣溪沙·山寺微茫背夕曛》历来被奉为《人间词》中的上乘之作。上阕写了词人傍晚在寺中的所见所闻,下阕抒发由此产生的联想,全词意境开阔、风格高奇。词人登高望远,俯瞰茫茫红尘中的芸芸众生,他认识到其实自己是众生中的一员,如此清醒的悲悯情怀,为全词注入了更深长的意蕴。
猜您喜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