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出自唐代罗隐的《筹笔驿

译文机遇好时,办事情各方面都来协助;时运不佳时,处处碰壁难以为力。

注释时来:时机到来。同力:同心协力。运去:时运过去。自由:自己能够作主。

赏析此句常用于人成功或失败时的赞叹语,也可用来表达时势造英雄的见解,说明国运兴衰不以英雄意志为转移。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罗隐 罗隐筹笔驿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诸葛亮抛弃隐居为主人分担兴汉之忧,四处征战竭尽全力帷幄运良筹。
时势顺利时仿佛天地都齐心协力,大运一去即使英雄也难以指挥自由。
蜀国千里山河,孺子阿斗轻轻地断送了,刘备、刘禅两朝文臣武将一定是痛恨谯周的。
而今只剩下山岩旁多情的江水,仿佛怀念,往事不停地绕驿奔流。

注释
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方舆胜览》:“筹笔驿在绵州绵谷县北九十九里,蜀诸葛武侯出师,尝驻军筹划于此。”
抛掷:投,扔,指别离。
南阳:南阳卧龙岗。
北征:指攻打曹操。东讨:指攻打孙权。
时来:时机到来。同力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此诗首联就联系诸葛亮,再联系筹笔驿作出高度的总括:“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诸葛亮因刘备三顾茅庐去请他,他抛弃了在南阳的隐居生活,为主公刘备分忧,出来辅佐刘备建功立业。北征东讨的运筹帷幄,他的计谋都是好的。这里主要是北征,筹笔驿是为伐魏运筹,是北征;东征是陪衬,不实指打东吴。刘备去打东吴,诸葛亮是反对的,他没有东讨。这里实际上是“南征北伐”,不说“南征北伐”而说“北征东讨”,因为上句已用了“南”字,为避开重复,所以这样说。

  颌联“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时来句当战赤壁之战,当时孙权、刘备两家的兵力,联合起来也不能与曹操大军相比。只是倚靠了长江之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可能是作者落第后游览筹笔驿时所作,具体创作年代不详。

参考资料:完善

1、 李洪光.大学语文经典读本:山东画报出版社,2007:253

简析

  《筹笔驿》是一首七言律,为一首怀古诗,诗人用简练的笔墨描写自己来到筹笔驿的感受。诗中盛赞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为他未能统一中国而感到惋惜,抒发了时运不济、英雄末路的无奈。同时对懦弱昏庸、最后投降于司马氏的刘禅加以贬斥,对那些力主投降、意图苟安的奸臣进行了嘲讽。全诗将写景、叙事、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自然流畅,了无痕迹。
罗隐

罗隐

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大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497篇诗文 ► 81条名句

猜您喜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