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出自宋代苏轼的《海棠

译文只害怕夜深人静花儿独自开放无人欣赏,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容。

注释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故:于是。红妆:用美女比海棠。

赏析“照红妆”呼应前句的“花睡去”三字,极写海棠的娇艳妩媚,表面上都写词人对花的喜爱与呵护,其实不经意间流露出些许贬居生活的郁郁寡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苏轼 苏轼海棠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袅袅的东风吹拂暖意融融,春色更浓。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而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只担心夜晚天色太黑花儿都会睡去,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的美丽姿容。

注释
东风:春风。袅袅:微风轻轻吹拂的样子。一作“渺渺”。
泛:摇动。
崇光:高贵华美的光泽,指正在增长的春光。
空蒙:一作“霏霏”。
夜深花睡去:暗引唐玄宗赞杨贵妃“海棠睡未足耳”的典故。史载,昔明皇召贵妃同宴,而妃宿酒未醒,帝曰:“海棠睡未足也。”
故:于是。红妆:用美女比海棠。故烧高烛照红妆:一作“高烧银烛照红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首句是起。诗人写道:“东风袅袅泛崇光。” “东风”即春风。“袅袅”形容烟气缭绕升腾。“东风袅袅”这里形容春风的吹拂之态。化用了《楚辞·九歌·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风吹来啊阵阵清凉,洞庭起浪啊落叶飘扬).之句,属于用典中的“语典”。“泛”即弥漫。“崇光”是指正在增长的春光。“崇”推崇,引申为“增长”。其中,诗人在此用一“泛”字,活化出了春意浓浓的景象,也为海棠的盛开营造氛围。

  次句是承句。诗人写道:“香雾空蒙月转廊。”这一句侧写海棠。“香雾”指的是氤氲的雾气中的海棠花香。“空蒙”即细雨(烟雾)迷茫的样子。南朝齐谢眺《观朝雨》中写道:“空蒙如薄雾,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写作于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当时已是作者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已经五个年头。

参考资料:完善

1、 陈迩冬 选注.苏轼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第二版):195

简析

  《海棠》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咏物描写诗人在花开时节与友人赏花时之所见。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其创造了一个散发着幽香、空空蒙蒙、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后两句用典,深夜诗人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喻花,为花着想,十分动人,展露出诗人的感性。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极富浪漫色彩。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381篇诗文 ► 3457条名句

猜您喜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