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出自唐代高蟾的《金陵晚望

译文金陵城曾在日暮的景色伴着浮动的云,也在秋声里陪着落日。

注释晚翠:日暮时苍翠的景色。秋声:秋天自然界的声音,如鸟虫叫声,风声。

赏析此句描绘了一幅秋风凄厉、秋叶凋零、秋虫哀鸣的残景图,展示故都盛衰无常,隐含唐王朝正是国运陵夷之时,流露出诗人浓重的悲哀和忧虑。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高蟾 高蟾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金陵城曾在日暮的景色伴着浮动的云,也在秋声里陪着落日。
这世上有无数的丹青圣手,却没有人能把我此刻愁苦的心境描绘出来。

注释
金陵:今南京。
归:全校:“一作悲。”晚翠:傍晚苍翠的景色。
晚翠:日暮时苍翠的景色。
犹:全诗校:“一作旋。”
秋声:秋天自然界的声音,如鸟虫叫声,风声。欧阳修有《秋声赋》,以各种比喻描摹秋天的声响。
丹青手:指画师。
片:全诗校:“一作段。”

参考资料:完善

1、 (清)彭定求主编;陈书良,周柳燕选编,御定全唐诗简编 下册,海南出版社,2014.03,第1626页
2、 谢成明,张华编著,唐诗名句鉴赏 图文本,新疆人民出版社,1999.08,第124页

赏析

  这是一篇题画之作。诗人借对六朝古都金陵的感慨,抒发对晚唐现实的忧虑。

  开篇便是望中之景。“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当是秋风凄厉、秋叶凋零、秋虫哀鸣、秋水惨淡的交响。浮云归于暮山,将是白日的结束,落日悬浮于秋声,亦是一年的残景。凄凉的日之暮、岁之暮的景象,没能使诗人规避,反倒令他入迷。曾伴,犹陪,说明不是瞬间一瞥,不是短暂凭栏,更是痴痴地望着,一直追随着浮云走向消失的轨迹,久久陪伴着为秋声笼罩着的即将沉没的落日。这些常人不愿看、不忍看、更不敢久看的衰图残景,诗人却着魔般的沉浸其中,是反常的,也是耐人寻味的。

  结合诗题标示的地点,联系三、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唐代人素喜登高,这方面颇多佳作。论其风格,盛唐是宏阔雄放,中晚则冷瑟悲凉。高蟾此诗可说是晚唐登高诗的代表作之一。

参考资料:完善

1、 霍松林主编,历代绝句精华鉴赏辞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05,第856页

简析

  《金陵晚望》是一首七言绝句,为一篇题画之作。人借对六朝古都金陵的感慨,抒发了对晚唐现实的忧虑。前二句在对浮云、晚翠等自然景象的描绘中,暗示故都的盛衰无常,隐含着唐王朝正处在国运衰落的时期;末两句,诗人追昔抚今,百感交集,预感到唐王朝危机四伏,却无法挽回。诗人深感苦恼,却无能为力,只能将这种潜在危机归结为“一片伤心”,而这又是丹青妙手所无法描述的。全篇婉转沉著,感慨遥深。
高蟾

高蟾

(约公元八八一年前后在世)字不详,河朔间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僖宗中和初前后在世。家贫,工诗,气势雄伟。性倜傥,然尚气节,虽人与千金,非义勿取。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有“颜色如花命如叶”句。与郎中郑谷为友,酬赠称高先辈。乾符三年,(公元八七六年)以高侍郎之力荐,始登进士。乾宁中,(公元八九六年左右)官至御史中丞。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32篇诗文 ► 4条名句

猜您喜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