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晋书·列传·第五十二章

周 于是作《古史考》二十五篇,皆凭旧典,以纠迁之谬误。彪复以周为未尽善也,条 《古史考》中凡百二十二事为不当,多据《汲冢纪年》之义,亦行于世。  王隐,字处叔,陈郡陈人也。世寒素。父铨,历阳令,少好学,有著述之志, 每私录晋事及功臣行状,未... 阅读全文

水经注·卷十

卫行人石买于长子,即是县也。秦置上党郡,治此。其水东北流入漳水。漳水东会于梁水,梁水出南梁山,北流径长子县故城南。《竹书纪年》曰:梁惠成王十二年,郑取屯留、尚子、涅。尚子,即长子之异名也。梁水又北入漳水。屈从县东北流,陶水南出陶乡,北流径长... 阅读全文

水经注·卷二十二

水又东南,径皋城北。郎古皋城亭矣。《春秋经》书,公及诸侯盟于皋鼬者也。皋、泽字相似,名与字乖耳。颖水又东径阳城南。《竹书纪年》曰:孙何取阳。强城在东北,颍水不得径其北也。颍水又东南,水入焉,非洧水也。又东过西华县北,王莽更名之曰华望也,有东... 阅读全文

日知录·卷四

天下有无祖考之人乎?而况于有土者乎!意者特立一庙以祀文王、厉王,而谓之周庙欤?汉时有郡国庙,其亦仿古而为之欤?  《竹书纪年》:“成王十三年夏六月,鲁大于周公庙。”按二十一年,周文公薨于丰。周公未薨,何以有庙?盖周庙也。是则始封之君有庙,... 阅读全文

日知录·卷七

犹之以被甲之士为甲。《公羊传》:“桓公使高子将南阳之甲,立僖公而城鲁。”晋赵鞅取晋阳之甲,以逐荀寅与士吉射。○荡舟《竹书纪年》:“帝相二十七年,浇伐斟,大战于潍,覆其舟,灭之。”《楚辞·天问》:“覆舟斟,何道取之?”正此谓也。汉时《竹书... 阅读全文

水经注·卷二十九

,虽处蛮荒,全无破毁,作制甚工,信为妙矣。世人因谓之为石虎山。其水西南流,径湖阳县故城南。《地理志》曰:故廖国也。《竹书纪年》曰:楚共王会宋平公于湖阳者矣。东城中有二碑,似是《樊重碑》,悉载故吏人名。司马彪曰:仲山甫封于樊,因氏国焉,爱自宅... 阅读全文

水经注·卷六

梁城北,西流入于汾水。汾水又南径高梁故城西,故高梁之墟也。《春秋》僖公二十四年,秦穆公纳公子重耳于晋,害怀公于此。《竹书纪年》,晋出公十三年,智伯瑶城高梁。汉高帝十二年以为侯国,封恭侯郦疥于斯邑也。又南过平阳县东,汾水又南径白马城西。魏刑白... 阅读全文

水经注·卷四

,通孟津河口,广八十步,岩际镌迹,遗功尚存。岸上并有庙祠,祠前有石碑三所,二碑文字紊灭,不可复识,一碑是太和中立。《竹书纪年》,晋昭公元年,河赤于龙门三里。梁惠成王四年,河水赤于龙门三日。京房《易妖占》曰:河水赤,下民恨。河水又南,右合畅谷... 阅读全文

水经注·卷三十

之。涣水又东南流,径雍丘县故城南,又东径承匡城,又东径襄邑县故城南,故宋之承匡襄牛之地,宋襄公之所葬,故号襄陵矣。《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七年,宋景鄯卫公孙仓会齐师,围我襄陵。十八年,惠成王以韩师败诸侯师于襄陵。齐侯使楚景舍来求成,即于此也... 阅读全文

宋书·志·卷十二

子纪差率也。求次纪, 如上法也。推朔积月术曰:置壬辰元以来,尽所求年,外所求,以纪法除之,所得算外, 所入纪第也,余则入纪年数。年以章月乘之,如章岁而一为积月,不尽为闰余。闰 余十二以上,其年有闰。闰月以无中气为正。推朔术曰:以通数乘积月,... 阅读全文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