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亮吉的诗文/

形式: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木兰花慢·太湖纵眺

洪亮吉 洪亮吉〔清代〕

眼中何所有?三万顷,太湖宽。纵蛟虎纵横,龙鱼出没,也把纶竿。龙威丈人何在?约空中同凭玉阑干。薄醉正愁消渴,洞庭山桔都酸。
更残,黑雾杳漫漫,激电闪流丸。有上界神仙,乘风来往,问我平安。思量要栽黄竹,只平铺海水几时干?归路欲寻铁瓮,望中陡落银盘。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玉皇宫殿高无极

洪亮吉 洪亮吉〔清代〕

玉皇宫殿高无极,东西龙虎更番值。天上事偏多,仙人鬓亦皤。
麻姑空一笑,偶自舒长爪。掐破碧桃花,花光照万家。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戒子书

洪亮吉 洪亮吉〔清代〕

九垓之内,人同蛾多。
不自僇力,资生则那。
东邻歌钟,北寺击鼓。
严霜入门,响亦凄楚。
人以为欢,我以为苦。
欲贻子金,我不为盗。
宦而巧取,较盗尤暴。
凿楹有蠹,穿径有萤。
益人神知,照我汗青。
疗贫之术,不出户庭。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治平篇

洪亮吉 洪亮吉〔清代〕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人未有不乐为治平既久之民者也。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试以一家计之:高、曾之时,有屋十间,有田一顷,身一人,娶妇后不过二人。以二人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宽然有余矣。以一人生三计之,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各娶妇即有八人,八人即不能无拥作之助,是不下十人矣。以十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吾知其居仅仅足,食亦仅仅足也。子又生孙,孙又娶妇,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然已不下二十余人。以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又自此而曾焉,自此而玄焉,视高、曾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其间有户口消落之家,即有丁男繁衍之族,势亦足以相敌。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又况有兼并之家,一人据百人之屋,一户占百户之田,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

  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曰:君、相有法乎?曰: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禁其浮靡,抑其兼并,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如是而已,是亦君、相调剂之法也。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而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治平之久,君、相亦不能使人不生,而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然一家之中有子弟十人,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又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一人之居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黄大景仁至都门四首 其一

洪亮吉 洪亮吉〔清代〕

弱冠心期誓始终,故人江夏有黄童。数行书札来春半,一夕舟樯出雨中。

雀鼠几时仍共穴,马牛谁信不同风。应怜楚越依都遍,更向燕台试转蓬。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伊犁记事诗

洪亮吉 洪亮吉〔清代〕

芒种才过雪不霁,伊犁河外草初肥。
生驹步步行难稳,恐有蛇从鼻观飞。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阿房城

洪亮吉 洪亮吉〔清代〕

凤凰凤凰止阿房,一雌一雄双翱翔。不见雀来入燕室,但见浮云闭白日。

凤西飞,雀东飞,肠断朱宫复紫堤。锦袍一领军前却,凤皇凤皇不如雀。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雁塔名

洪亮吉 洪亮吉〔清代〕

大雁塔,小雁塔,进士题名何杂沓。李白杜甫盖代才,可向塔上题名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过水西渡

洪亮吉 洪亮吉〔清代〕

已作如尘似梦看,残春曾此一停鞍。
能迎三十年前客,只有参天竹万竿。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日

洪亮吉 洪亮吉〔清代〕

白日看云坐小斋,闲无一事入幽怀。林禽告我春无恙,小树依人影亦佳。

病酒心情愁柏叶,看花消息到芒鞋。离居一倍风光好,闲煞城南十字街。

木兰花慢·太湖纵眺 菩萨蛮·玉皇宫殿高无极 戒子书 治平篇 送黄大景仁至都门四首 其一 伊犁记事诗 阿房城 雁塔名 过水西渡 春日 送黄大景仁至都门四首 其四 出关作 吴梅村祠题壁 送崔二景俨南归读书并就婚 合肥捷 水东流 狐非狐 桃源记 新平寺 壮士歌 铜驼叹 负畚来 徐大书受浴牛图 自河南入关所经皆秦汉旧迹车中 二月二十三日复与汪大上天桥饮 房公谋 独鹤行寄黄景仁 游醉翁亭 汪生彦和出元人画二十幅分赋其 天山歌 重过废园有感 伊犁记事诗 楼上 行抵伊犁追忆道中闻见率赋六首 伊犁纪事诗 其四 送黄大景仁至都门四首 其三 送黄大景仁至都门四首 其二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 其三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 其七 将出都门留别黄二 其一 赠木兰院僧诵苕二首 其一 元夕词寄里中诸子 其二 青山谒太白墓 涉汉欲至岘首舆丁误入九宫山时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 其十六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 其三十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 其二 伊犁纪事诗四十三首 其九 寒食偶成 其三 五鼓自伍浦渡湖至东山 九峰园感旧 破晓 除夕巴里坤客帐祀先 夜抵木垒河 舒城九日赠黄大 昭灵宫祈雨词 汪生彦和出元人画二十幅分赋其 汪生彦和出元人画二十幅分赋其 长流水题壁 古桧行 当涂道中二首 其一 墙上蒿 自颍水入淮 中兴相 起义兵 自河南入关所经皆秦汉旧迹车中 自河南入关所经皆秦汉旧迹车中 忆远行寄孙大 赵大至得孙大入关之信兼闻蒋表 八月二十日偕黄二暨舍弟饮天桥 自嵊县至天台山行杂诗 其三 刘忠州 中朝党 刘智远 今接舆 新丰酒 岳家军 和议成 冬青树 广武叹 味卿言 虎台谋 依样画 误后世 致太平 降王长 长乐老 佛狸谶 封狼胥 见要人 无愁曲 金叵罗 新罗人 金羊床 雌雉卜 鬼鼓喧 鱼鳖桥 阿干歌 高凉洗 景阳楼 脚杖痕 杀一围 百升谣 临江仙·八月十一夜云溪晚步有 重阳日霜降 霜降前二日得家书知山妻病甚亟 日出处 炖煌西 孔雀群 雨为岁 刘桃枝 握槊来 百年冤 寒山石 臣如龙 金瓯缺 延年杖 阅武堂 八驺叹 解散髻 郎君书 易犬子 移吾床 天王家 石头城 领军腹 违导旨 竹林堂 宜速断 明月谣 南飞吉 鲜卑奴 房公马 鹿子开 山中相 谈风月 春月畋 檀江州 东山屐 金昌亭 义羲号 彗星出 沐谦刺 牛心炙 东山卧 鬼董狐 海西公 日书空 识英物 一目主 献行玺 义旗指 践海水 拜士行 呼伯仁 新亭泪 王与马 夜半舞 中兴瑞 留降款 豹留皮 王官谷 读典坟 铸错字 泪洗面 艮岳成 尚书令 得状元 杨无敌 求发白 女尧舜 不晓天 十国纪 杀潘福 耿先生 杀高郁 修降表 罗秀才 前进士 唐天子 马争栈 花林坊 投浊流 纥干雀 孔吏部 柳长官 少连笏 送临贺 佑胆落 陛下误 阳道州 两拾遗 一丁字 某可相 盲宰相 槐树赋 续佛经 借鬼兵 五经表 一尺剑 丁零王 行路难 特尚可 赤白气 十三月 龙虎争 侍中血 宁馨儿 思子台 除三害 华亭鹤 中台坼 金谷谶 雉短短 清谈误 马同槽 斗蟋蟀 郑所南 放白鸽 贾平章 飞渡江 岘山碑 别驾谣 作佳传 社稷勋 苏门啸 城门开 党人碑 曲端旗 妇长舌 打六更 梨花枪 长星见 求茧纸 文佳帝 天策府 三斗葱 远佞人 修本草 醉乡记 凌烟阁 呼画师 十三人 安金藏 矮子孝 阿母子 十八人 扑此獠 五色云 好羸马 仙韶院 甘露变 嗅靴鼻 于蔿于 六等罪 禄山反 兄与妹 偃月堂 骊山泉 中兴功 汾阳王 檐铃声 用康聓 贤宰相 蜀当归 眼孔大 朝阳凤 生张说 今董狐 自嵊县至天台山行杂诗 其二 自嵊县至天台山行杂诗 饥鹓行寄孙星衍 代书寄汪大端光八十韵 天台赤城歌寄孙大 自嵊县至天台山行杂诗 书从兄显祖画卷 为杨孝廉梦符题钱三维乔秦中画 春江行赠汪大 自河南入关所经皆秦汉旧迹车中 出都行涿州道中见芃麦遍野慨然 出都行涿州道中见芃麦遍野慨然 出都行涿州道中见芃麦遍野慨然 出都行涿州道中见芃麦遍野慨然 出都行涿州道中见芃麦遍野慨然 出都行涿州道中见芃麦遍野慨然 出都行涿州道中见芃麦遍野慨然 出都行涿州道中见芃麦遍野慨然 出都行涿州道中见芃麦遍野慨然 入牛口 投床下 闻孙大二女皆殇书此慰之并促入 十六子 呼陆九 与公诀 自渒水入淮半日至颍口 杂诗 其二 杂诗 其一 同邵进士晋涵寻益然大师塔不得 黄山松歌和黄二 夜起登蓬莱岛看日出不见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形式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