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七律·登庐山

毛泽东〔近现代〕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
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
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
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庐山凌空挺拔屹立长江岸边,在一路青翠中我驱车盘旋登临。
以冷漠的目光朝向大海展望世界,暖风吹来了雨滴洒向那江面。
白云漂浮在九条大河之上黄鹤当空高翔,波涛直下江东腾起袅袅烟雾。
昔日的陶潜已不知道去哪里了,桃花源里现在可以耕田劳动了吗?

注释
跃上葱茏四百旋:葱茏,草木青翠茂盛,这里指山顶。
四百旋:庐山盘山公路三十五公里,有近四百处转弯。旋:盘旋。
冷:冷漠。
江天:江和天。
九派:见《菩萨蛮·黄鹤楼》九派注。《十三经注疏》本《尚书·禹贡》“九江”注:“江于此州界分为九道。”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诗开篇一“飞”字灵动异常,一“跃”字威风八面。庐山九十九座山峰蜿蜒连绵,气势雄伟,诗人却能让其“飞峙大江边”,不仅化静为动,而且化山石为生命。奇瑰的笔墨让原本雄伟的庐山瞬间又拥有了一层神奇的色彩。然而正是这奇崛雄伟、郁郁葱葱的高山,诗人却能一“跃”而过“四百旋”的山弯立于高巅,俯视江湖山川、纵览人间风云,大有成竹在胸、跃跃欲试、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这为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

  登上山顶,立于山巅,万千气象,都来眼底。成竹在胸的诗人面对眼前诡谲苍茫的云雾之海,想到的是“小小寰球”舞台上正演绎着的对中国的孤立、封锁与背叛,不觉以大鹏蔑视蓬间雀般的眼神报之以一瞥。其时的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1959年6月29日,毛泽东辞别故乡韶山后,和彭德怀等同志来到庐山,参加在那里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当汽车贴着陡哨的山壁盘旋而上的时候,毛泽东被庐山壮美的景色所吸引,欣然下车步行了一段路。当晚下榻于庐山的牯岭住所,写下《七律·登庐山》。

参考资料:完善

1、 曾珺·毛泽东的诗赋人生[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21
2、 王晓东·毛泽东诗词解读[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16

简析

  《七律·登庐山》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首联从动态入手写庐山突兀凌空的雄姿和登山者豪迈振奋的神情;颔联承上展开,表现出对各方敌对势力的蔑视以及亿万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形象地概括了当时的国际斗争态势和中国的对策;颈联描写登庐山后的远眺之景,呈现出大江奔流的形象境界,是当时朝气蓬勃的社会主义建设声浪的诗化反映;尾联以幽默的形式否定世外桃源的存在,说明在没有阶级斗争的桃花源耕田只能是幻想。全诗以景写意,虚实结合,动静相应,既写登高望远的景致,也写极目远眺的情怀,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深刻的审美内涵。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增田涉君归国

鲁迅 鲁迅〔近现代〕

扶桑正是秋光好,枫叶如丹照嫩寒。
却折垂杨送归客,心随东棹忆华年。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雨花台登山

陈三立〔近现代〕

霁郭开吾意,孤寻瘗血冈。
放春茸短短,翻野吹茫茫。
石颗蛇遗卵,濠围鼠养疮。
难忘随牧竖,飞雨在残阳。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无题二首·其一

鲁迅〔近现代〕

大江日夜向东流,聚义群雄又远游。
六代绮罗成旧梦,石头城上月如钩。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