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自遣

罗隐 〔唐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得到的时候就放声高歌没有就由他去吧,愁恨全然不理照样乐悠悠。
今天有酒就痛快畅饮喝他个酩酊大醉,明日的忧虑就等明天再烦愁。

注释
得:指得到高歌机会。失:指失去这个机会。
悠悠:悠闲自在的样子。
今朝:今日。

参考资料:完善

1、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08-210 .
2、 吉林大学中文系 .唐诗鉴赏大典(十二)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165-167 .

创作背景

  本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罗隐由于生活在政治极端腐败的晚唐社会,又加上他仕途坎坷,十举进士而不第,便化进取为愤怒,视功名如烟云,常常以激愤的心情、锐利的笔锋揭露现实的丑恶,批判政治的腐败,抒发胸中的愤懑。《自遣》就是其中较有名的诗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尚作恩 等 .晚唐诗译释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7 :208-210 .

赏析

  该诗成功地塑造一个活脱脱的呼之欲出的纵酒高歌的旷士形象。这个形象虽有政治上失意后颓唐的一面,而其中愤世嫉俗的品格颇得人们赞叹。他除了反映旧时代知识分子一种变态的心理外,而通过人物的形象也状写出了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一有机会便唱否则即罢休,愁恨全然不理照样乐悠悠。

  首句说不必患得患失,倘若直说便抽象化、概念化。而写成“得即高歌失即休”那种半是自白、半是劝世的口吻,尤其是仰面“高歌”的情态,则给人具体生动的感受。情而有“态”,便形象化。次句不说“多愁多恨”太无聊,而说“亦悠悠”,也就收到具

展开阅读全文 ∨
罗隐

罗隐

罗隐(833年2月16日—910年1月26日),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大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497篇诗文 ► 81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终南望余雪

祖咏〔唐代〕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流夜郎赠辛判官

李白〔唐代〕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
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
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
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
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
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女冠子·四月十七

韦庄〔唐代〕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3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