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观梅有感

刘因 刘因〔元代〕

东风吹落战尘沙,梦想西湖处士家。
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风吹落蒙在梅树枝叶上的尘沙,梦中飞向西湖边种梅人家。
今后的江南怕再无往日春色,我的心怎能只把梅花牵挂!

注释
东风:春风。
战:形容纷纷落下。
西湖处士:指北宋诗人林逋,隐居杭州西湖之孤山,赏梅养鹤,终身不仕,也不婚娶,世称“梅妻鹤子”。其咏梅诗《山园小梅》传诵于世。处士,隐士。
恐:担心。
减:指春天将要消逝。
元:通“原”。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烈夫编著.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注解析译 第3册 宋朝、元朝[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6 ,267.
2、 郝勇著. 中华古诗精粹[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5 ,157-158.

赏析

  此诗首句用“东风吹落战尘沙”隐喻宋室灭亡;次句以“梦想西湖处士家”,借林逋的故事暗写故国之思;第三句一个“恐”字,表达作者内心的担忧,而“江南春意减”则暗叹江南备受摧残;第四句点明作诗的深意与梅无关。全诗以观梅而有感,而引发联想,但全文的主旨都与眼前盛开的梅花无关,这样言此物写彼物的手法,让情感更加深厚而沉重,曲折中见深意。

  东风骀荡,摇枝拂叶,吹去了蒙在梅花上面的尘沙,花蕊花瓣,一概显露出清新的面庞。如此雅洁怡人的氛围,本该令游人陶醉,而诗人却偏要将这沙尘,想像为战火中的尘埃,因为,他从眼前的梅花联想到另外一个梅花的世界。那里刚刚经受了战火的摧残,那里曾经是西湖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诗应是刘因三十岁左右时,观赏梅花而作。刘因世代业儒, 从小接受汉文化的熏陶,虽然他并不是宋朝人,但对宋朝的灭亡常常表现出痛惜、悼念的感情。元世祖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 十一月诏责州、县限期捕获江南“盗贼”,镇压南宋亡后八年仍未断绝的反元斗争。刘因便借歌咏梅花来曲折地寄托他对宋王朝的怀恋,抒发对异族统治者的不满。

参考资料:完善

1、 傅德岷,李书敏主编. 中华爱国诗词散文鉴赏大辞典 先秦-1949[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7 ,241.
刘因

刘因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275篇诗文 ► 2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宫词

萨都剌 萨都剌〔元代〕

骏马骄嘶懒著鞭,晚凉骑过御楼前。宫娥不识中书令,借问谁家美少年。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天净沙·为董针姑作

吕止庵〔元代〕

玉纤屈损春葱,远山压损眉峰。早是闲愁万种。忽听得卖花声送,绣针儿不待穿绒。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十二月过尧民歌·别情

王实甫 王实甫〔元代〕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3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