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宝公塔

王安石 王安石〔宋代〕

倦童疲马放松门,自把长筇倚石根。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暝与黄昏。
鼠摇岑寂声随起,鸦矫荒寒影对翻。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疲惫的随行人马都留在寺门,一根竹杖扶我继续登临石壁。
升空的皓月要将星空转为白昼,绕岭的重云想把黑夜分给黄昏。
小鼠磨牙打破了塔中的岑寂,寒鸦振翅掠过投下了移动的清影。
面对此景此情已分不清谁主谁客,同游大化,道人与我两两相望无言。

注释
宝公塔:宝公名宝志,为南朝高僧,梁天监十三年(514年)卒,葬于钟山定林寺前,梁武帝为建塔于其上,名宝公塔。塔前有寺。熙宁九年(1076年),王安石子王雱卒,其祠堂就在宝公塔院。
童:指随行的童仆。
松门:松木为门,此指寺门。
筇(qióng):筇竹,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年底或十年,诗人再度罢相,于晚年闲居钟山,在一天傍晚时分登临宝公塔,见到塔山的景色别致有感而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王兆鹏,黄崇浩编选.王安石集:凤凰出版社,2014.10:第99页
2、 傅德岷,李元强,卢晋等编著.宋诗名篇赏析:巴蜀书社,2012.02:第87页

赏析

  此首七律作于诗人的晚年,叙写诗人在一个黄昏登宝公塔的所见所感。诗中描写了一派静谥而开阔的景色,表现出诗人饱经忧患与挣扎之后力求超脱的心境。此诗造语奇警,组合新巧,炼字取意精严娴熟。

  诗的首联描写了登塔前的一路艰辛。从“倦童疲马”四字透出路遥行艰之状,“长筇倚石根”说明山石巍峨,攀登不易。而倦童疲马留于寺门与诗人拄杖登山的情形恰成鲜明对比,通过童仆和马匹的倦怠疲惫,反衬出诗人登山临水、意兴无穷的精神。诗中出现的诗人形象:一个不避险远的“有志者”。

  颔联写登楼所见的景色:江上升起的皓月驱走了黄昏时苍茫的夜色,将黝暗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一般;岭间飘浮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940篇诗文 ► 47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苏轼 苏轼〔宋代〕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苏辙 苏辙〔宋代〕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如梦令·春思

苏轼 苏轼〔宋代〕

手种堂前桃李,无限绿阴青子。帘外百舌儿,惊起五更春睡。居士,居士。莫忘小桥流水。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