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视刀环歌

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

常恨言语浅,不如人意深。
今朝两相视,脉脉万重心。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常常遗恨自己言语表达粗浅有限,不如人的情绪那么丰富深厚。
今天你我默默相视,用眼神传达着心中复杂的情感。

注释
视刀环歌:刘禹锡创乐府新题。典出《汉书·李广苏建传》,含盼人早日还归之意。
恨:遗憾。
人意:人的意愿、情绪。
脉脉: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表达情意的样子。万重心:极言内心感情的复杂。

参考资料:完善

1、 今天你我四目相对,含情脉脉,用眼神传达着心中复杂的情感。

赏析

  《视刀环歌》同《泰娘歌》《更衣曲》《竞渡曲》一样,是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新乐府”诗歌。这首新乐府的题目是用典。据《汉书·李广苏建传》记载,汉昭帝继位后,大将军霍光、左将军上官桀辅政,他们都与兵败投降匈奴的李陵关系不错,希望能把李陵召回汉朝。于是派遣任立政等三人到了匈奴。匈奴单于设酒招待汉使者,李陵、卫律都在座。立政他们看到李陵,却没有机会私下交谈,于是就给李陵使眼色,“数数自循其刀环,握其足,阴谕之,言可还归汉也”。也就是几次抚摩把玩自己的刀环,握自己的脚,暗示李陵,意思是可以归还汉朝了。“环”谐音“还”,握脚表示走路离开。因为刀环在大刀头部,所以古人常以“大刀头”作为“还”字的隐语。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托刀环以寄迁客思归之意。刘禹锡虽然因参与永贞革新多次被贬出长安,但他被贬后身居远荒心系朝廷。自从刘禹锡遭贬出京之日起,他就开始盼望着能够重返京师。在长期的贬谪生涯中,诗人始终都被思念长安和渴望回京这两种感情折磨着。他的这种情绪贯穿在整个贬谪时期。诗人的这种情绪或直接表达或托物寓意寄寓自己自始至终都在盼望返朝。诗人时时盼回长安。长安在刘禹锡心目中十分深刻,不仅发生在身边的政治事件能让他回忆起长安,而且历史上的一些典故以及客乡的一些情景也总会勾起他对长安往事旧物的回忆。此诗即为因历史典故而生发思归而不得的苦闷之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孙文杰.身在谪籍 心系朝廷——贬谪期间的刘禹锡诗歌与长安.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3(2)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825篇诗文 ► 359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花非花

白居易 白居易〔唐代〕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酬乐天咏老见示

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

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
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
废书缘惜眼,多灸为随年。
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
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宫怨

杜荀鹤 杜荀鹤〔唐代〕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3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