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苏轼〔宋代〕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
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
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
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

注释
适:往。
驿骑:犹言“驿使”,传驿的信使。凌:冲冒。
天骄:汉时,匈奴自称“天之骄子”(《汉书·匈奴传》,后泛指强盛的边地民族。此处指契丹。凤麟:凤凰与麒麟,比喻杰出的、罕见的人才。
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其时,苏轼52岁,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苏辙迁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在汴京。是年八月,苏辙奉命出使辽国,庆贺辽主生辰。卑事小国,国弱臣辱,做这样的使臣内心是屈辱的。苏轼写诗送别,尽劝慰告诫之意。

参考资料:完善

1、 陈迩冬.苏东坡诗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70
2、 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71-173

赏析

  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那因远适更沾巾”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句意。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送子由使契丹》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中抒写了兄弟远离的惜别之情,并以壮语鼓励弟弟:之所以不辞辛劳不畏严寒出使,为的是使异族之邦了解宋朝杰出的人才和高度的文明。诗中又以想象之笔写出弟弟在异国他乡思念京都、思念兄长的情景,且谆谆嘱咐其切勿承认苏氏父子是最佳的人才,因为中原人才济济,不一而足。诗中饱含着诗人热爱邦家民族、努力维护朝廷声誉的深厚感情,既壮爱国之行色,又见兄弟之亲情。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381篇诗文 ► 345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撼庭秋·别来音信千里

晏殊 晏殊〔宋代〕

别来音信千里,恨此情难寄。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
楼高目断,天遥云黯,只堪憔悴。念兰堂红烛,心长焰短,向人垂泪。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卜算子·独自上层楼

程垓 程垓〔宋代〕

独自上层楼,楼外青山远。望以斜阳欲尽时,不见西飞雁。
独自下层楼,楼下蛩声怨。待到黄昏月上时,依旧柔肠断。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欧阳修〔宋代〕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