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桃花源记

陶渊明 陶渊明〔魏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间隔 一作:隔绝)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以捕鱼为生的人。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而行,忘记了路有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溪流两岸的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其他的树木, 芬芳的青草新鲜美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非常惊异。他继续向前行船,想要走到桃花林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渔人就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面隐隐约约透着点光亮。渔人便下了船,从洞口走了进去。刚开始非常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向前行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渔人眼前这片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树、竹子这类的植物。田间小

展开阅读全文 ∨

文言知识

一词多义
出:
(1)不复出焉:出去。
(2)皆出酒食:拿出。

寻:
(1)寻向所志:动词,寻找。
(2)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
(1)便舍(shě)船:离开。
(2)屋舍(shè)俨然:名词,房屋,客舍。

中:
(1)中无杂树:“中间”。
(2)晋太元中:“年间”。
(3)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
(1)处处志之:名词活用为动词,“做标志”。
(2)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展开阅读全文 ∨

相关练习

原文回答
1.渔人是怎么发现桃花林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2.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风景优美)
3.渔人是如何进入桃花源的?
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
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曲折、隐蔽、幽深)
4.渔人入山后,看到了怎样的图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
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环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这个幻想中的桃花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六月,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刘裕采取阴谋手段,用毒酒杀害了晋恭帝。这些不能不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他无法改变、也不愿干预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桃花源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参考资料:完善

1、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 《桃花源记》写作背景

赏析二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陶渊明作诗,擅长白描,文体省净,语出自然。《桃花源记》也具有这种艺术风格。它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是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全文以武陵渔人行踪为线索,像小说一样描述了溪行捕鱼、桃源仙境、重寻迷路三段故事。

  第一段以“忘”、“忽逢”、“甚异”、“欲穷”四个相承续的词语生动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桃花源记》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其艺术构思精巧,作者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他采用虚写、实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颇具匠心,这种手法增添了描写主体的神秘感;桃花源虽是虚构的世外仙境,但由于采用写实手法,虚景实写,又给人以真实感,仿佛实有其人,真有其事。

  文章语言生动简炼、隽永,作者看似轻描淡写,但其中的寥寥几笔却使得景物历历在目,令人神往。文章详略得当,中心思想鲜明,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

陶渊明

陶渊明

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一说寻阳郡柴桑县(今江西九江)人,另一说江西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131篇诗文 ► 1208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悲平城诗

王肃 王肃〔魏晋〕

悲平城。驱马入云中。阴山常晦雪。荒松无罢风。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拟四愁诗四首 其三

傅玄 傅玄〔魏晋〕

我所思兮在瀛昆,愿为鹿𪊤窥虞渊。日月回耀照景天,参辰旷隔会无缘。

悯予不遘罹百艰,佳人赠我苏合香。何以要之翠鸳鸯,悬度弱水川无梁。

申以锦衣文绣裳,三光骋迈景不留。鲜矣民生忽如浮,何为多念只自愁。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七哀诗二首 其一

张载 张载〔魏晋〕

北芒何垒垒。高陵有四五。借问谁家坟。皆云汉世主。

恭文遥相望。原陵郁膴膴。季世丧乱起。贼盗如豺虎。

毁壤过一抔。便房启幽户。珠柙离玉体。珍宝见剽虏。

园寝化为墟。周墉无遗堵。蒙茏荆棘生。蹊径登童竖。

狐兔窟其中。芜秽不复扫。颓陇并垦发。萌隶营农圃。

昔为万乘君。今为丘中土。感彼雍门言。凄怆哀今古。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