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杂感

黄景仁 黄景仁〔清代〕

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
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
莫因诗卷愁成谶,春鸟秋虫自作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
飘泊不定的落魄生活,把诗人诗歌中慷概激昂之气消磨而尽。万念俱寂、对女子已经没有轻狂之念的人,却得到负心汉的名声。
十个人中有九个人是可以用白眼相向的,最没有用处的就是书生。
不要忧愁自己写的愁苦之诗会成为吉凶的预言,春天的鸟儿和秋天的虫儿都会发出自己的声音。

注释
风蓬:蓬草随风飘转,比喻人被命运拨弄,踪迹不定。
泥絮:被泥水沾湿的柳絮,比喻不会再轻狂。
薄幸:对女子负心。
谶:将来会应验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首联开门见山,点出本诗基调:无法参禅得道,心中的不平亦不能自抑。一个“只”字仿佛自嘲,实是发泄对这个世界的不平。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不平鸣,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言也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自己成仙成佛的道路渺茫,都无法成功,只能在深夜独自作诗,抒发心中的不平。

  风中飞蓬飘尽悲歌之气,一片禅心却只换得薄幸之名。宋道潜诗有云:“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如此清妙之音被作者如此化用,倒成了牢骚满腹的出气筒。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风蓬,蓬草随风飘转,比喻人被命运拨弄,踪迹不定。泥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杂感》是诗人在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前后写的,当时诗人喜欢在自己的诗中写愁苦的语言,诗人业师邵齐焘不忍看弟子镂心苦吟,增病劳形,屡加劝诫,诗人深感师恩,却不能放弃不平则鸣的诗艺追求,仍愤愤不平,于是写下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济南市史志办公室·《济南泉水文化通览·名士临泉》:济南出版社,2013

简析

  《杂感》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主要是为了诗人自身的穷愁愤懑而发,诗意俊逸但不深厚。这首诗是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深刻体悟,其语言口语化,天然凑泊,反语的手法更能突出其愤愤不平的心情,充分反映出那个时代青年知识分子的苦闷之情 。

黄景仁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194篇诗文 ► 4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情诗其二十八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清代〕

今夜新月似蛾眉,时还暂去时还归。
记取临行重来约,月成钩时人成对。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感旧四首·其二

黄景仁 黄景仁〔清代〕

唤起窗前尚宿酲,啼鹃催去又声声。
丹青旧誓相如札,禅榻经时杜牧情。
别后相思空一水,重来回首已三生。
云阶月地依然在,细逐空香百遍行。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解佩令·自题词集

朱彝尊 朱彝尊〔清代〕

十年磨剑,五陵结客,把平生、涕泪都飘尽。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几曾围、燕钗蝉鬓。
不师秦七,不师黄九,倚新声、玉田差近。落拓江湖,且分付、歌筵红粉。料封侯、白头无分。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