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花史馆记

归有光 归有光〔明代〕

  子问居长洲之甫里,余女弟婿也。余时过之,泛舟吴淞江,游白莲寺,憩安隐堂,想天随先生之高风,相与慨然太息。而子问必挟《史记》以行。余少好是书,以为自班孟坚已不能尽知之矣。独子问以余言为然。间岁不见,见必问《史记》,语不及他也。会其堂毁,新作精舍,名曰花史馆。盖植四时花木于庭,而庋《史记》于室,日讽诵其中,谓人生如是足矣,当无营于世也。

  夫四时之花木,在于天地运转、古今代谢之中,其渐积岂有异哉!人于天地间,独患其不能在事之外,而不知止耳。静而处其外,视天地间万事,如庭中之花,开谢于吾前而已矣。自黄帝迄于太初,上下二千余年,吾静而观之,岂不犹四时之花也哉!吾与子问所共者,百年而已。百年之内,视二千余年,不啻一瞬。而以其身为己有,营营而不知止,又安能观世如《史》、观《史》如花也哉!余与子问言及此,抑亦进于史矣。遂书之以为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住在长洲县甫里一地的子问先生,是我的妹夫。我偶尔到他那里去,与他一起在吴淞江上泛舟,游览白莲寺,在安隐堂休憩,想象天随先生的高风亮节,与之相比不自觉地自我叹息。而且子问每次出行都要挟带《史记》,我小的时候也是爱读此书,并认为从班固之后就没有完全理解此书的人了。惟独子问认为我说的话有理,隔年不见,一旦相见都要问《史记》,不谈论其他事情。不巧他的书室被毁,便新修了一座房子,题名为花史馆。这是因为在庭院中种上了四季花木,而又收藏《史记》于书房中,每天在书房里讽诵诗篇。人生在世,应该没有别的什么乞求,要是这样就知足了。

  四季花草树木的成长,在于天地运转,新陈代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归有光对《史记》有由衷之好,在《五岳山人前集序》中曾说:“余固鄙野,不能得古人万分之一,然不喜为今世之文,性独好《史记》,勉而为文,不《史记》若也。”他的妹夫新建花史馆,收藏司马迁的《史记》于其中,归有光即以此为由头,写下此记。

参考资料:完善

1、 郭预衡,侯光复主编.中国古代十大散文家精品全集.大连.大连出版社.1998年.第271—273页

赏析

  花开花落,已成寻常景象。庭前种植四时花木,书房中珍藏一部《史记》,对条件较好的读书人来说,亦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但作者以哲学家的眼光来看待这些,发出“观世如《史》,观《史》如花”的感慨,就使这篇散文富有哲理意味。

  归有光读书,怀抱着经世致用的崇高理想。他酷爱《史记》,亦欲从中汲取写作之精髓。因此,文章伊始两句,即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抱负。他与妹夫泛舟于江上,游览名胜古迹,缅怀天随先生之高尚风范,不禁共同慨然叹息。此中深意,乃作者由陆龟蒙的仕隐之道,联想到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名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有鉴于此,读者对于归有光在花史馆内钻研《史记》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表示了对《史记》的特殊喜爱,又发表了观《史》如观花的看法。文章对前者没有展开论述,它的写作重点在于后者。至于说人生百年,在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因而无须积极进取,则是古人悲观思想的一种自觉或不自觉的流露。全文运用比喻,把历史的兴衰视同花朵的荣枯,从而引出作者的议论,生动形象,简明扼要。

归有光

归有光

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山人。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文字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造诣,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称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先生集》《三吴水利录》等。► 153篇诗文 ► 14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鲥鱼

何景明 何景明〔明代〕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
赐鲜徧及中珰第,荐熟谁开寝庙筵。
白日风尘驰驿骑,炎天冰雪护江船。
银鳞细骨堪怜汝,玉筯金盘敢望传。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天净沙 塞上 八首 其四

屈大均 屈大均〔明代〕

千山已作边墙。长城更与天长。一望教人断肠。紫荆关外,茫茫只有牛羊。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花月吟效连珠体十一首·其十一

唐寅 唐寅〔明代〕

春花秋月两相宜,月竞光华花竞姿。
花发月中香满树,月笼花外影交枝。
梅花月落江南梦,桂月花传郢北词。
花却何情月何意?我随花月泛金卮。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