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北有高楼

佚名 〔两汉〕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
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
上有弦歌声,音响一何悲!
谁能为此曲,无乃杞梁妻。
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一弹再三叹,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
愿为双鸿鹄,奋翅起高飞。(鸿鹄 一作:鸣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那西北方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堂皇高耸恰似与浮云齐高。
高楼镂著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檐,阶梯有层叠三重。
楼上飘下了弦歌之声,这声音是多么的让人悲伤啊!谁能弹此曲,是那悲夫为齐君战死,悲恸而"抗声长哭"竟使杞之都城为之倾颓的女子.。
商声清切而悲伤,随风飘发多凄凉!这悲弦奏到"中曲",便渐渐舒徐迟荡回旋.
那琴韵和"叹"息声中,抚琴堕泪的佳人慷慨哀痛的声息不已。
不叹惜铮铮琴声倾诉声里的痛苦,更悲痛的是对那知音人儿的深情呼唤。
愿我

展开阅读全文 ∨

鉴赏

  慨叹着“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的汉末文人,面对的却是一个君门深远、宦官挡道的苦闷时代。是骐骥,总得有识马的伯乐才行;善琴奏,少不了钟子期这样的知音。壮志万丈而报国无门,——在茫茫人和事,没有什么比这更教人嗟伤的了。

  此诗的作者,就是这样一位彷徨中路的失意人。这失意当然是政治上的,但在比比倾诉之时,却幻化成了“高楼”听曲的凄切一幕。

  从那西北方向,隐隐传来铮铮的弦歌之音。诗人寻声而去,蓦然抬头,便已见有一座“高楼”矗立眼前。这高楼是那样堂皇,而且在恍惚之间又很眼熟:“交疏结绮窗,阿阁三重阶”——刻镂着花纹的木条,交错成绮文的窗格;四周是高翘的阁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南朝萧统在编选《文选》时,由于这十九首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都比较接近,在古诗中是一个有独立意义的作品群,于是将失去乐调与作者姓名的十九首五言古诗编在一起,题为“古诗十九首”。本诗即是其中一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马茂元著.古诗十九首初探:陕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06月第1版:第21页
2、 周柳燕编著.《中国文学简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09

佚名

亦称无名氏,是指身份不明或者尚未了解姓名的人。源于古代或民间、不知由谁创作的文学、音乐作品会以佚名为作者名称。► 7005篇诗文 ► 6981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淮南王

佚名〔两汉〕

淮南王。自言尊。百尺高楼与天连。后园凿井银作床。

金瓶素绠汲寒浆。汲寒浆。饮少年。少年窈窕何能贤。

扬声悲歌音绝天。我欲渡河河无梁。愿化双黄鹄还故乡。还故乡。

入故里。徘徊故乡苦身不已。繁舞寄声无不泰。徘徊桑梓游天外。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古诗十九首

佚名〔两汉〕

今夜良宴会,欢乐难具陈。
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伸。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
无为守穷贱,轗轲常苦辛。
背诵 赏析 注释 译文

古艳歌

佚名〔两汉〕

孔雀东飞,苦寒无衣。
为君作妻,中心恻悲。
夜夜织作,不得下机。
三日载匹,尚言吾迟。

扫码下载

古诗文网客户端

扫码关注

古文岛主公众号

© 2023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