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孟子 孟子〔先秦〕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之心。古代圣王有怜悯体恤之心,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之心,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间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之心,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之心;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不是人;没有羞耻心,不是人;没有谦让心,不是人;没有是非心,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

展开阅读全文 ∨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同“纳”,接纳,交纳)
2、若火之始然(同“燃”,燃烧)

二、古今异义
自贼者也
古义:伤害
今义:偷东西的人

三、一词多义
1、所以
(1)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上半句,由果探因)
(2)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连词,表示因果关系,用在下半句,由因及果) 
(3)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介词,用来……的、的凭借) 

2、是
(1)人之有是四端也(指示代词,此)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

  孟子的推导仍然是为了推行他那毕生的追求,即“仁政”理想。但他的推导本身似乎没有产生很大影响,倒是他那推导的前提——“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此基础上所提出的“仁义礼智”都发端于这种“不忍人之心”的看法,更是成了中国古代哲学中“性善论”的理论基础和支柱。

  孔子曾经说过:“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意思是说,人性本来是相近的,只因为教养的不同,便相差很远了。 但孔子既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是一篇语录体散文,出自《孟子》。此文是对人性的深度剖析,也是对道德修养的殷切期望。它提醒我们,作为人,本身就具有一颗善良的心,关键在于如何去发掘和培育它。只有当真正理解和实践了这些道德准则,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能够为个人、为家庭、为天下做出应有的贡献。

孟子

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 ,邹国(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孟子的言论著作收录于《孟子》一书。其中《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寡人之于国也》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篇编入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12篇诗文 ► 15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素冠

诗经·国风·桧风〔先秦〕

庶见素冠兮?棘人栾栾兮,劳心慱慱兮。
庶见素衣兮?我心伤悲兮,聊与子同归兮。
庶见素韠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伯兮

诗经·国风·卫风〔先秦〕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丰年

诗经·周颂·臣工之什〔先秦〕

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烝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