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望赋

元好问 元好问〔金朝〕

  步裴回而徙倚,放吾目乎高明。极天宇之空旷,阅岁律之峥嵘。于时积雨收霖,景气肃清,秋风萧条,万籁俱鸣。菊鲜鲜而散花,雁杳杳而遗声。下木叶于庭皋,动砧杵于芜城。穹林早寒,阴崖昼冥。浓澹霏拂,绕白纡青。纷丛薄之相依,浩霜露之已盈。送苍苍之落日,山川郁其不平。

  瞻彼轘辕,西走汉京,虎踞龙蟠,王伯所凭。云烟惨其动色,草木起而为兵。望崧少之霞景,渺浮丘之独征。汗漫之不可与期,竟老我而何成!挹清风于箕颍,高巢由之遗名。悟出处之有道,非一理之能并。繄南山之石田,维景略之所耕。老螭盘盘,空谷沦精。非云雷之一举,将草木之偕零。太行截天,大河东倾。邈神州于西北,恍风景于新亭。念世故之方殷,心寂寞而潜惊。激商声于寥廓,慨涕泗之缘缨。

  吁咄哉!事变于己穷,气生乎所激。豫州之土,复于慷慨击楫之誓;西域之侯,起于穷悴佣书之笔。谅生世之有为,宁白首而坐食。且夫飞鸟而恋故乡,嫠妇而忧公室。岂有夷坟墓而翦桑梓,视若越肥而秦瘠!天人不可以偏废,日月不可以坐失。然则时之所感也,非无候虫之悲。至于整六翮而睨层霄,亦庶几乎鸷禽之一击。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徘徊流连不知所去,放眼远望那高阔光明的天空,目力极尽天宇空旷的尽头,察览这季节的严峻风貌。其时阴雨初停,景象肃杀而气氛清冷,秋风萧条满目苍凉,各种声响一齐奏鸣。秋菊鲜丽,披散着花瓣,大雁无踪,只留下叫声。庭院、岸边落下树叶,荒城中响起捣衣声。幽深的林子早早地寒冷,背阴的山崖白天也昏暗不明,浓淡不同的云气氤氲飘拂,白雾青烟缭绕升腾。杂乱的丛林片片相傍,浓重的霜露已充盈其中;送走暗淡苍凉的落日,山川益显得郁勃不平。

  仰望那轩辕山,向西奔向长安,虎踞龙盘,是实现王霸之业的天然屏障。云烟惨淡而骤然变色,草木林立犹如兵卒。怅望嵩、少两山晚霞映照下的彩景,憾恨那独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元好问于兴定二年(1218年)移家开封,兴定五年(1221年)中举,此赋当作于此期间。此前蒙古军南侵,屠其家乡,杀其人民;兄长死,忻城陷,家仇国恨,郁愤难平,念及此,即有雪耻之怒。但国势式微,空有壮志,因此作者创作了此赋以述怀。

参考资料:完善

1、 周建忠,汤漳平 主编.楚辞学通典.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116
2、 金·元好问著.元好问集.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6年.247

赏析

  这篇赋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写作者秋望所见到的景色,并即景抒情,景情融合无间,浑然一体,构成一幅悲壮苍凉的北方秋意图,气象壮美,意境深远,以此抒发作者的深重感慨,绝非单纯抒情、单纯写景之作可比。

  “步裴回而徙倚”这句开篇即直抒胸臆,展现了作者内心那份错综复杂、难以言表的苦闷与悲愤交织的情感。“阅岁律之峥嵘”,回想起近年来金国国势每况愈下,而蒙古军却攻势蒸蒸日上的状况,作为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作者忧心如焚。为了排解这种心绪,于是极目远望,引出了下面所描述的一系列经过作者主观选择,而又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景物。

  在秋日的凝望中,作者对所见之景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此赋先写秋景之惨淡,接写仙人之渺茫,自然生出“竞我老而何成”之感。又写虽慕许由、巢父之高隐,然世故方殷,生灵涂炭,当如祖逖、班超那样奋起,以不可坐失日月、当奋起一搏,最后以搏击长空的雄鹰自励 。全赋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充分表现出了作者希望为挽救国家危亡而建功立业、有所作为的积极进取精神。在形式上则结合运用了四六句式和散文句式,兼具精炼和自然之美。

参考资料:完善

1、 刘刚 著.中华节令风俗文化 秋.沈阳.沈阳出版社.2013年.297
2、 傅璇琮 主编.中国古典散文精选注译 抒情小赋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238
3、 田兆民.历代名赋译释.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06月第1版.1405-1412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931篇诗文 ► 49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野菊

元好问 元好问〔金朝〕

座主闲闲公命作

柴桑人去已千年,细菊斑斑也自圆。
共爱鲜明照秋色,争教狼藉卧踈烟。
荒畦断垄新霜后,瘦蝶寒螀晚景前。
只恐春丛笑迟暮,题诗端为发幽妍。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涌金亭示同游诸君

元好问 元好问〔金朝〕

太行元气老不死,上与左界分山河。
有如巨鳌昂头西入海,突兀已过余坡陀。
我从汾晋来,山之面目腹背皆经过。
济源盘谷非不佳,烟景独觉苏门多。
涌金亭下百泉水,海眼万古留山阿。
觱拂泺水源,渊沦晋溪波。
云雷涵鬼物,窟宅深蛟鼋。
水妃簸弄明月玑,地藏发泄天不诃。
平湖油油碧于酒,云锦十里翻风荷。
我来适与风雨会,世界三日漫兜罗。
山行不得山,北望空长哦!
今朝一洗众峰出,千鬟万髻高峨峨。
空青断石壁,微茫散烟萝。
山阳十月未摇落,翠蕤云旓相荡摩。
云烟故为出浓淡,鱼鸟似欲留婆娑。
石间仙人迹,石烂迹不磨。
仙人去不返,六龙忽蹉跎。
江山如此不一醉,拊掌笑杀孙公和。
长安城头乌尾讹,并州少年夜枕戈。
举杯为问谢安石,苍生今亦如卿何?
元子乐矣君其歌!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京都元夕

元好问 元好问〔金朝〕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