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刘长卿〔唐代〕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黄昏时分,江边送客早已四散,只有凄切猿声回荡在两岸。无情的流水却仍然毫不停歇地将离人的身影渐行渐远地带走,让人的内心愈发感到无尽的悲伤和凄凉。
同样被贬逐漂泊,只是如今你去的地方更远。一路远去,只有那漫漫万里的青山与你相伴。

注释
重送:是指因为这以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的五言律诗。刘、裴曾一起被召回长安又同遭贬谪,同病相怜,发为歌吟,感情真挚动人。
裴郎中:不详何人,大致为诗人的朋友。二人同时被贬官。
吉州:治所在今江西吉安。
暮江:日落时的江边。
逐臣:被贬官而同时离开京城的人。指作者与裴郎中同时被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此诗通过描述诗人与裴郎中同时被贬吉州,在两人分开途中所见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又抒发了诗人对世俗的感叹。全诗写景抒情,清新自然。

  “猿啼客散暮江头”描写氛围。“猿啼”写声音,“客散”写情状,“暮”字点明时间,“江头”交代地点。七个字,没有一笔架空,将送别的环境,点染得“黯然销魂”。猿啼常与悲凄之情相关。《荆州记》载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何况如今听到猿声的,又是处于逆境中的迁客,纵然不浪浪泪下,也难免要怆然动怀了。“客散暮江头”,也都不是纯客观的景物描写。

  “人自伤心水自流”,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刘长卿“刚而犯上,两遭迁谪”。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年)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县尉;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年)至十二年(777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司马。此诗当作于第二次遭贬谪之时。在作此诗之前,诗人已写过一首同题材的五言律诗《送裴郎中贬吉州》,因此此诗题曰“重送”。

参考资料:完善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简析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是一首七言绝句。首联描写氛围;颔联切合规定情景中的地点“江头”;后二联则从“伤心”两字一气贯下,以前两联更推进一步。此诗通过描述诗人与裴郎中在分开途中所见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友人依依不舍的深情,又抒发了对世俗的感叹。全诗清新自然,借景抒情,此中真意清晰可感。

刘长卿

刘长卿

刘长(zhǎng )卿(约726年-789或790年),字文房,世称刘随州,宣城(今属安徽)人,一说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玄宗天宝八载(749年)登进士第,释褐任陈留浚仪县尉。安史之乱起,南奔流落江南,至德元载(756年)被采访使李希言任为长洲县尉。至德二载(757年)冬被谤陷狱,十二月遇赦,摄海盐令。因冤情未雪,被贬南巴尉。约大历三年(768年),前后任鄂岳转运判官。大历九年(774年),因拒绝观察使吴仲孺截留财赋,反被诬为贪赃,罢官后居义兴,后贬任睦州长史。建中元年(780年),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两年后因李希烈叛乱,弃官避地淮南、吴越,几年后去世。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自诩为“五言长城”。► 560篇诗文 ► 140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遣悲怀三首·其三

元稹 元稹〔唐代〕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王之涣〔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江夜行

张九龄 张九龄〔唐代〕

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外物寂无扰,中流澹自清。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
犹有汀洲鹤,宵分乍一鸣。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