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园

元好问 元好问〔金朝〕

兴定庚辰八月中作
西园老树摇清秋,画船载酒芳华游。
登山临水祛烦忧,物色无端生暮愁。
百年此地旃车发,易水迢迢雁行没。
梁门回望绣成堆,满面黄沙哭燕月。
荧荧一炬殊可怜,膏血再变为灰烟。
富贵已经春梦后,典刑犹见靖康前。
当时三山初奏功,三山宫阙云锦重。
璧月琼枝春色里,画栏桂树雨声中。
秋山秋水今犹昔,漠漠荒烟送斜日。
铜人携出露盘来,人生无情泪沾臆。
丽川亭上看年芳,更为清歌尽此觞。
千古是非同一笑,不须作赋拟阿房。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金宣宗兴定四年八月中旬作
西园老树枝叶婆娑,于瑟瑟清秋中轻舞摇曳,华丽游船载着美酒,我在花间纵意遨游。
我登上高山,走近流水,本想驱除重重的烦忧,然而秀丽的景色扑入眼底,却无端生起日暮的忧愁。
百年以前,北行的毡车在这里被迫启程,寒风中,易水迢迢远去,南飞的大雁隐没天穹。
我黯然回望汴京的城廓,园亭簇簇如锦绣成堆。可叹被俘的皇帝空剩得黄沙满面,泉涌的泪水洒落在燕地的月辉。
熊熊燃烧的一把大火,实在是烧得可悲可怜,这些长期搜刮来的民脂民膏,又一次化为灰烬。
往日那富贵的景象已经消逝,仿佛在春天梦醒之后一样短暂。然而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金宣宗兴定四年庚辰(1220)秋,元好问赴汴京应试落第,又恰逢金朝向蒙古求和被拒。在这多事之秋,诗人为排遣忧愁,往游西园。然而,西园内的草木亭台,却在在使诗人见而生愁,更引起诗人无限的感慨。他追忆宋徽宗耗费巨资修造园林,荒淫昏乱,以至国亡身俘的往事,联想到如今逼迫当前的大敌,日益削弱的国势,预感到金国重蹈北宋覆辙的可能,心中甚是伤感,因而提笔写下了这首诗歌。

参考资料:完善

1、 郑力民译注.《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元好问诗选译 修订版》:凤凰出版社,2011.05:第32-37页

赏析

  这首诗一共可以分为三层。

  前四句为第一层,诗人以“生暮愁”三字提起下文,从西园的清秋美景落笔,触景生愁,引人反思北宋的覆亡。他略写了西园之游,转而叙述宋徽宗被俘的往事,以此为下文的追忆作铺垫。

  中十二句为第二层,诗人追忆了西园及其故主的兴衰。百年前,金兵南下,汴京遭受灾难,美丽的园林化为废墟。宋徽宗被俘,押解北上,曾经的荣华富贵如梦般消逝,只留下满面黄沙和对着月亮啜泣的他。那时,西园犹如仙境中的神山,宫阙高耸,锦云环绕,玉树琼枝照亮了夜空。

  后八句为第三层,诗人由古及今,以魏明帝拆迁汉武帝时的捧露盘仙人之事,隐指金人掳宋、元人掳金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
元好问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代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 929篇诗文 ► 33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婆罗门引 望月

元好问 元好问〔金朝〕

素蟾散彩,九秋风露发清妍。常娥尽有情缘。留著三五盈盈,永夜照凭肩。看晚妆临镜,若个婵娟。寻常月圆。恨都向、别时偏。几度邮亭枕上,野店尊前。珠明玉秀,算一日、相看一日仙。人共月、长似今年。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悟南柯 溟州值雨阻道友留恋

王丹桂 王丹桂〔金朝〕

落魄白云子,身无个事萦。闲思云水下山屏。策蹇携童,行化过东溟。暑气潜然退,秋风分外清。连连小雨未开晴。有意相留,不放出门行。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完溪沙

王哲 王哲〔金朝〕

浮世都怜假合身。劝人认取里头人。本来面目好相亲。返照回光知去处,逍遥自在乐天真。锐然颖脱出嚣尘。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