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感流亡

王禹偁 王禹偁〔宋代〕

谪居岁云暮,晨起厨无烟。
赖有可爱日,悬在南荣边。
高舂已数丈,和暖如春天。
门临商於路,有客憇檐前。
老翁与病妪,头鬓皆皤然。
呱呱三儿泣,惸惸一夫鳏。
道粮无斗粟,路费无百钱。
聚头未有食,颜色颇饥寒。
试问何许人,答云家长安。
去年关辅旱,逐熟入穰川。
妇死埋异乡,客贫思故园。
故园虽孔迩,秦岭隔蓝关。
山深号六里,路峻名七盘。
襁负且乞丐,冻馁复险艰。
唯愁大雨雪,殭死山谷间。
我闻斯人语,倚户独长叹。
尔为流亡客,我为冗散官。
左宦无俸禄,奉亲乏甘鲜。
因思筮仕来,倏忽过十年。
峨冠蠹黔首,旅进长素餐。
文翰皆徒尔,放逐固宜然。
家贫与亲老,睹翁聊自宽。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谪贬贫居转限到年底,早晨起来厨房也无炊烟。
幸亏有那可爱的太阳,悬挂在房屋的南檐。
高高升起有几丈,和和暖暖如春天。
屋门对着商於路,赶路的客人歇息在屋檐前。
一位老翁和病弱的老妇人,鬓角银丝相牵连;
身边三个小孩呱呱在哭泣,茕茕鳏夫多可怜。
道上的粮食不过一斗粟,路上的盘缠不到一百钱;
大家一起没有东西吃,脸上颜色呈饥寒。
低声询问“是何处人”?回答说“老家原本在长安,
去年关中遭大旱,跟随熟人下穰川。
老婆客死埋葬在他乡,他乡贫居思念旧故园,
故乡虽然相隔路很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于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十二月谪居商州时所作。淳化二年(991年),陕西发生旱灾,米价飞涨,商州一斗米卖到二百文以上。陷于饥饿中的百姓,或沿街卖儿卖女,或流亡道途,死于异乡。当时,诗人在谪往商州的途中也携儿带女,备受艰苦,诗人对此颇有感触,有感而作。

参考资料:完善

1、 潘同生编著.中国经济诗今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04:第119-120页

赏析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被贬商州期间。诗歌以风情的笔调写出了由于旱灾饥荒而流亡他乡的饥民的悲惨遭遇,对自己入仕十年无功受替表示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全篇运用杜甫在《兵车行》等新乐府诗中成功地用过的纪事与记言相结合的手法,写得平易自然,而感情却是强烈、深沉的。在叙事抒情中都显示出了作为宋诗在艺术上的鲜明特色之一的散文化手法。

  在结构上全诗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前六句,写谪居期间的清寒生活和严冬难得的温暖阳光。

  第二层为中间二十二句,写一家灾民三代人逃荒流浪的凄惨景况。先写自己目中所见:二老三小一大,老者满头白发,小

展开阅读全文 ∨
王禹偁

王禹偁

王禹偁(chēng)(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 654篇诗文 ► 12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叠题乌江亭

王安石 王安石〔宋代〕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晏几道 晏几道〔宋代〕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湖上西风急暮蝉

晏殊 晏殊〔宋代〕

湖上西风急暮蝉。夜来清露湿红莲。少留归骑促歌筵。
为别莫辞金盏酒。入朝须近玉炉烟。不知重会是何年。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