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宿青草湖

杜甫 杜甫〔唐代〕

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
宿桨依农事,邮签报水程。
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
湖雁双双起,人来故北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举目远望,洞庭湖还在眼里,又到了与之相连的青草湖。
在农民耕作的地方停下船,驿站的更筹记录着行过的漫长路程。
水上漂浮的寒冰相互撞击,月亮一次又一次穿破云层,洒落点点微光。
湖面上的大雁成双成对地飞起来,它们是否是看见人来了,才故意向北飞向归途呢?

注释
宿:住宿,过夜。青草湖:在洞庭湖东南部,又叫巴丘湖,为湘水所汇。一说因湖南有青草山而得名,一说因春冬水涸、青草弥望而得名。北有沙洲与洞庭湖相隔,水涨时则与洞庭湖相连。《全唐诗》诗题下注:“重湖,南青草,北洞庭。”
续为名:青草湖与洞庭湖相连,故称。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为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初春时节杜甫赴衡岳时宿汉寿青草湖所作。据《名胜志》记载,青草湖北连洞庭,南接潇湘,东纳汨罗水,每夏秋水泛,与洞庭为一。诗人所乘之船由洞庭湖驶入青草湖后夜泊,遂赋此诗对景言情。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志烈主编. 杜诗全集 今注本 第4卷[M]. 成都:天地出版社, 1999:2198.
2、 《诗意常德·旧体诗卷》编辑部编著. 诗意常德[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130.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月下的青草湖,前两联介绍了诗人的行程,由洞庭湖进入青草湖,夜里依傍农家停泊。后两联写景衬情,水上寒冰相依相迫,天上云月微露晨光,湖雁好像明知诗人往南行,它们却要北征,故意勾起诗人的思乡之情。

  首联先介绍了诗人的行程,他的船只穿越洞庭湖,又驶入了青草湖。“洞庭”与“青草”这两个词语,点明了他的船只所经过的水域。可以看出,这两片湖水并无明显的分界线,而是相互延续。

  颔联描述了诗人乘坐的孤舟在湖上航行,他在农家旁停泊,急于赶路,因此用更筹来计算水程。“宿桨”的“宿”字,指的是“过夜”,也就是过夜的桨。它指的是停船过夜。“依农事”,意味着诗人停船的

展开阅读全文 ∨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80篇诗文 ► 2196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种树郭橐驼传

柳宗元 柳宗元〔唐代〕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豪富人 一作:豪家富人)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理 一作:官理)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塞下曲

王昌龄 王昌龄〔唐代〕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赠少年

温庭筠 温庭筠〔唐代〕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