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平乐·烟轻雨小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清代〕

烟轻雨小,望里青难了。一缕断虹垂树杪,又是乱山残照。
凭高目断征途,暮云千里平芜。日夜河流东下,锦书应托双鱼。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轻烟细雨,放眼望去,青色连绵不绝,没有尽头。一缕彩虹挂在树梢,残阳夕照,层峦叠嶂。
登临高处,我望断远行的路途。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上,暮云千里。河流日夜东流,我应把书信托付给双鱼带到她的身边。

注释
清平乐:词牌名,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断虹:一段彩虹,残虹。树杪:树梢。
残照:落日的光辉,夕照。
平芜:草木丛生的平旷原野。
双鱼:亦称“双鲤”,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的鱼形木板,常指代书信。

参考资料:完善

1、 (清)纳兰容若著;聂小睛编.纳兰词: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02:第72-73页
2、 纳兰性德,徐燕婷,朱惠国著.纳兰词评注: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4.01:第133页

赏析

  “烟轻雨小,望里青难了。”古代文人要写离别之情,总是会将情景设置在烟雨迷蒙、柳条拂面之中。纳兰这首词也不例外。烟雨蒙蒙中,放眼望去,满目青色,无边无际。好像词人此刻的心情,充满迷蒙。

  虽然从这首词的字里行间可以推断出这是写离别之情的。但至于纳兰是为谁写的离别词,就不得而知了。从词句判断,应该是纳兰的友人。友人离别,站于迷蒙的细雨中,看着友人离去的方向,最终望不到友人的身影,想着友人此时应该走到何处。

  一缕断虹垂树杪,又是乱山残照。”上片之见是时间的一个顺延,雨停之后,天边现出彩虹,在远处乱石上,夕阳残照,彩虹挂在树梢上。

  尽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纳兰自公元1676年(康熙十五年)受命为三等侍卫以来,多次奉驾伴游塞外,所以经常与爱妻分离。多愁善感的他怎耐这等分多聚少,这首词就是他作于塞上,抒发相思的离怨别苦。

参考资料:完善

1、 (清)纳兰性德著;田萍注解.纳兰词全集鉴赏:中国画报出版社,2013.04:第279页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314篇诗文 ► 1119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情诗其二十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清代〕

欲语幽情期红裙,平林漠漠柳枝深。
除却当时画眉鸟,风情许知一佳人。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能令公少年行

龚自珍 龚自珍〔清代〕

  序曰:龚子自祷蕲之所言也。虽弗能遂,酒酣歌之,可以怡魂而泽颜焉。

  蹉跎乎公!公今言愁愁无终,公毋哀吟娅姹声沉空。酌我五石云母钟,我能令公颜丹鬓绿而与年少争光风,听我歌此胜丝桐。貂毫署年年甫中,著书先成不朽功。名惊四海如云龙,攫拏不定光影同。征文考献陈礼容,饮酒结客横才锋。逃禅一意皈宗风,惜哉幽情丽想销难空。拂衣行矣如奔虹,太湖西去青青峰。一楼初上一阁逢,玉箫金琯东山东。美人十五如花秾,湖波如镜能照容,山痕宛宛能助长眉丰。一索钿盒知心同,再索班管知才工,珠明玉暖春朦胧。吴歈楚词兼国风,深吟浅吟态不同,千篇背尽灯玲珑。有时言寻缥缈之孤踪,春山不妒春裙红。笛声叫起春波龙,湖波湖雨来空濛,桃花乱打兰舟篷。烟新月旧长相从,十年不见王与公,亦不见九州名流一刺通。其南邻北舍谁与相过从?痀瘘丈人石户农。嵚崎楚客,窈窕吴侬。敲门借书者钓翁,探碑学拓者溪僮。卖剑买琴,斗瓦输铜。银针玉薤芝泥封,秦疏汉密齐梁工。佉经梵刻著录重,千番百轴光熊熊,奇许相借错许攻。应客有玄鹤,惊人无白骢。相思相访溪凹与谷中,采茶采药三三两两逢。高谈俊辩皆沉雄,公等休矣吾方慵。天凉忽报芦花浓,七十二峰峰峰生丹枫。紫蟹熟矣胡麻饛,门前钓榜催词筩。余方左抽豪,右按谱,高吟角与宫,三声两声棹唱终,吹入浩浩芦花风。仰视一白云卷空,归来料理书灯红。茶烟欲散颓鬟浓,秋肌出钏凉珑松。梦不堕少年烦恼丛。东僧西僧一杵钟,披衣起展华严筒。噫嚱!少年万恨填心胸。消灾解难畴之功?吉祥解脱文殊童,著我五十三参中。莲邦纵使缘未通,他生且生兜率宫。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入川题壁

佚名 佚名〔清代〕

大盗亦有道,诗书所不屑。
黄金若粪土,肝胆硬如铁。
策马渡悬崖,弯弓射胡月。
人头作酒杯,饮尽仇雠血。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