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

李德裕 李德裕〔唐代〕

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
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
越吟因病感,潘鬓入愁悲。
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过去那些离乡求仕的人,他们也时常怀念自己的家乡,但是,他们最终都能在功成名就之后辞官荣归故里。
叹息自己的仕宦未遇,以致虽然暂得返乡,却不能久留,还要为仕途而继续奔逐。
我年来多病,常常产生思乡之情;鬓发发白,但未曾建功立业,愈发感到失意。
马上又要离开故乡,这一去归乡无期,不知什么时候能够实现壮志实现,功成名就。

注释
郡楼:指滑州城楼。
赞皇山:山名,在今河北省西南。
井邑:乡邑,故里。
挂冠:谓辞官。
泛梗:漂浮的桃梗。
越吟:春秋越国人庄舄在楚国做官,不忘故国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作于文宗大和四年(830年),诗人任滑州刺史时。当时诗人登楼远眺故乡之赞皇山,不禁感慨系之,吟成此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张忠纲主编.全唐诗大辞典 国家“九五”规划重点图书:语文出版社,2000.09:第273页

赏析

  “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诗的前四句用对比的手法,抒写自己飘泊宦游,功业未就的悲叹。“挂冠”,本指指辞官,但这里的挂冠当指致仕返乡,此据上下诗意可知。后二句笔锋一转,感叹自己的仕宦未遇。诗人以飞转的蓬草和浮在水面的树梗自喻,抒写飘泊之感,十分形象。

  “越吟因病感,潘鬓入愁悲。”这两句诗用了两个典故:“越吟”“潘鬓”来说明自己年来多病,经常引起思乡之情;鬓发早斑,功业未遂,更加感到失意的悲叹。“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邯郸,战国时为赵国都城,而李德裕的家乡赵郡战国时属赵,秦为邯郸郡地,诗中即以邯郸道代指通向家乡赵郡的道路。从“应无归去期”

展开阅读全文 ∨
李德裕

李德裕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169篇诗文 ► 12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刘禹锡 刘禹锡〔唐代〕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秦娥·箫声咽

李白(存疑)〔唐代〕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中秋对月

曹松 曹松〔唐代〕

无云世界秋三五,共看蟾盘上海涯。
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