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我爱这土地

艾青〔近现代〕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11月17日,发表于同年12月桂林出版的《十日文萃》。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完善

1、 程学兰.中外文学名作导读.广州市: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99页

赏析

  这首诗以“假如”领起,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接着续写出歌唱的内容,并由生前的歌唱,转写鸟儿死后魂归大地,最后转由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

  诗中的“鸟”是泛指,是共名,它不像历代诗人所反复咏唱的杜鹃、鹧鸪那样,稍一点染,即具有一种天然的特殊的情味和意蕴,而是全靠作者在无所依傍的情况下作出新的艺术追求。再则,诗中特地亮出“嘶哑的喉咙”,也和古典诗词中栖枝的黄莺、啼血的杜鹃、冲天的白鹭等大异其趣,它纯粹是抗战初期悲壮的时代氛围对于作者的影响所致,同时也是这位“悲哀的诗人”(作者自称)所具有的特殊气质和个性的深情流露

展开阅读全文 ∨

艺术特色

  篇幅短小,构思精巧

  土地是个博大的意象,诗人选择它来作为寄情和倾诉的对象,其境界极其广阔,然而又将这些感情浓缩在10行的诗句里,取得了极佳的艺术效果。这首先是因为作者不是从实处落笔,而是从虚处落笔,不是直写自己与土地的关系,而是通过想像把自己虚拟为“一只鸟”,借鸟儿与土地的关系来展开全诗的艺术境界,使诗的整体构架显得巧妙自然,浑然不觉。诗中的“鸟”,仅是泛指,具有象征性,不像古诗词中那些实指(如杜鹃、鹧鸪等)。“用嘶哑的喉咙歌唱”,是一句引人注目、令人心动、值得品味和沉思的诗句,也是全诗中深化作者对土地感情的一个奇异的亮点。本来,鸟声是优美清脆的,不存在“嘶哑”的

展开阅读全文 ∨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七律·有所思

毛泽东〔近现代〕

正是神都有事时,又来南国踏芳枝。
青松怒向苍天发,败叶纷随碧水驰。
一阵风雷惊世界,满街红绿走旌旗。
凭栏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昭君墓六首

翦伯赞〔近现代〕

鸣驼铁马列长亭,万里毡车赴北庭。
从此长安无梦到,未央宫殿月空明。

旗亭历历路茫茫,风雪关山道路长。
莫道娥眉无志气,不将颜色事君王。

黑河青家两悠悠,千古诗人泪不休。
不信汉宫花万树,昭君一去顿成秋。

千首哀词万首诗,同声歌哭说妍媸。
和亲本是汉家策,出塞何须怨画师。

汉武宏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悠悠千古换人间,地复天翻十二年。
死去有灵应一笑,红旗飘荡大青山。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韵

秋瑾 秋瑾〔近现代〕

漫云女子不英雄,万里乘风独向东。
诗思一帆海空阔,梦魂三岛月玲珑。
铜驼已陷悲回首,汗马终惭未有功。
如许伤心家国恨,那堪客里度春风。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