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与程右史论诗道

萧元之 萧元之〔宋代〕

我尝论诗始,其道最希夷。神工裂浑沌,声音相雄雌。

物理何钜细,人性无妍媸。当其天真发,各鸣志所之。

斯民朴未散,粹如玉不疵。老稚壤衢日,君臣赓歌时。

下逮雅颂作,间列民风熙。怡愉且密勿,和厚无浇漓。

固经圣人择,要匪古义亏。屈宋变赋体,苏李五字诗。

七字追迅电,陶谢萦寒漪。虽各骋逸思,犹如观尊彝。

但有奇古意,了非斧凿姿。伤心玉台后,巧丽争纷披。

雕锼以为工,叫噪以为奇。诗乃一技尔,那复古道为。

有唐李与杜,切切哀其衰。稍欲复古作,便觉骚些遗。

后人好异论,咸酸各行私。白以诡见斥,甫以朴见嗤。

那知托奥妙,中有真趣怡。昧昧作者流,行行信且疑。

我尝任胸臆,谓自唐无诗。山川或登览,朋友或聚离。

颇以悲喜意,吐作蹇复辞。岂有肩古作,聊欲支倾攲。

子云不可待,赏者又复谁。所以拜坛下,傥令佐鼓旗。

庶几皇甫谧,犹能知左思。

萧元之

萧元之

萧元之,字体仁,号鹤皋(《阳春白雪》外集),临江(今江西樟树西南)人。与汤中同时。有《鹤皋小稿》,已佚。事见《江湖后集》卷一五。今录诗十九首。► 22篇诗文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江上渔者

范仲淹 范仲淹〔宋代〕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石钟山记

苏轼 苏轼〔宋代〕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暮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千尺 一作:千仞)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丰乐亭游春·其三

欧阳修 欧阳修〔宋代〕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