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敕勒歌

乐府诗集〔南北朝〕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辽阔的敕勒平原,就在阴山脚下。
天空如同毡制的圆顶帐篷,笼罩着草原的四面八方。
天空湛蓝,草原辽阔无边。一阵风吹过,牧草低伏,显露出原来隐没于草丛中的牛羊。

注释
《敕勒歌》:敕勒(chì lè):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
敕勒川:川:平川、平原。敕勒族居住的地方,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北魏时期把今河套平原至土默川一带称为敕勒川。
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
穹庐(qióng lú):用毡布搭成的帐篷,即蒙古包。
笼盖四野(yě,旧读yǎ):笼盖,另有版本作“笼罩”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首民歌,勾勒出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敕勒川,阴山下”,说出敕勒川的地理位置。阴山是绵亘塞外的大山,草原以阴山为背景,给人以壮阔雄伟的印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环顾四野,天空就像其大无比的圆顶毡帐将整个大草原笼罩起来。“天苍苍,野茫茫”,天空是青苍蔚蓝的颜色,草原无边无际,一片茫茫。

  “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洁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敕勒歌》的诞生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的北朝时期。由于漠南地区当时主要是敕勒人聚居的地方,他们把漠南一带称为“敕勒川”。著名的《敕勒歌》,是北齐时敕勒人的鲜卑语的牧歌,后被翻译成汉语。

鉴赏

  这是一首敕勒人唱的民歌,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它歌唱了大草原的景色和游牧民族的生活。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敕勒族人用自己生活中的“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制的圆顶大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这种景象只在大草原或大海上才能见到。最后三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一幅壮阔无比、生机勃勃的草原全景图。“风吹草低见牛羊”,一阵风儿吹弯了牧草,显露出成群的牛羊,多么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这里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景象。全诗寥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敕勒歌》是一首乐府民歌,其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头两句交代敕勒川位于高耸云霄的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两句用“穹庐”作比喻,将天空喻为蒙古包,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以此来形容极目远望时,天野相接的无比壮阔之景。后三句描画了一幅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其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全诗风格明朗豪爽,境界开阔,音调雄壮,语言明白如话,艺术概括力极强。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夜不得眠诗

刘孝绰 刘孝绰〔南北朝〕

夜长愁反覆,怀抱不能裁。披衣坐惆怅,当户立徘徊。

风音触树起,月色度云来。夏叶依窗落,秋花当户开。

光阴已如此,复持忧自催。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周祀五帝歌 青帝云门舞

庾信 庾信〔南北朝〕

甲在日。
鸟中星。
礼东后。
奠苍灵。
树春旗。
命青史。
候鴈还。
东风起。
歌木德。
舞震宫。
泗滨石。
龙门桐。
孟之月。
阳之天。
亿斯庆。
兆斯年。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李波小妹歌

魏胡太后〔南北朝〕

李波小妹字雍容,褰裙逐马如卷蓬。
左射右射必叠双。
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