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出自唐代杜甫的《登岳阳楼

译文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注释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赏析此句诗人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原文

杜甫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动。
亲朋好友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北方边境的战争仍未止息,靠着窗户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注释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乾坤:天地,或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杜甫五十七岁,当时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公元768年),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岳阳楼,凭轩远眺,感慨万千,于是写下《登岳阳楼》。

参考资料:完善

1、 马玮.中国古典诗词名家菁华赏析·杜甫: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14:271-272
2、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594-595

赏析

  此诗为登楼抒怀之作。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是在叙事写景的行文中,自然地流露出来的感情。但这毕竟是过去的向往。登上了岳阳楼,其感情似乎应当是高兴,因为多年的向往实现了。但句中又见不到高兴的字眼,抽不出如愿以偿的情思。联系下文更是如此。实际上在这两句中“昔”与“今”之间,是一段漫长的时间距离,作者把这段距离拉开,没有用简单的“喜”“悲”之词来填充它,而是留给读者去想象、回味。古人说“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这里就是无字处。“昔”与“今”之间,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安史之乱,唐王朝由盛转衰,人民的深重灾难,杜甫个人的悲惨遭遇,这一切都凝聚在一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登岳阳楼》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人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充满漂泊天涯的孤独和怀才不遇的感慨自伤。尾联则抒写出诗人眼见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郁愤之情。这首诗意蕴丰厚,情调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1380篇诗文 ► 2196条名句

猜您喜欢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