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十六字令三首

毛泽东〔近现代〕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山,高耸入云端。快马加鞭向前赶路,不做丝毫停留。蓦然回首,惊叹身后的山峰与远处的天边快接上了!

山,起伏如波涛,浩瀚似江海,倒海翻江卷巨澜。山势奔腾迅猛如奔马,好似万马厮杀正酣战。

山,傲立苍穹如长剑,刺破青天锋刃未残。山之利剑好似要刺塌青天,但青天不会垮下,因为高山之大柱正支撑中天。

注释
离天三尺三,作者原注:“湖南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又注:“这是湖南常德的民谣:”(按:这一注解可能是作者回答英译者时的误忆。常德地势较平坦,无此民谣。此当为贵州民谣。)骷髅山,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三首小令作于1934年到1935年间。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各军团分别从闽西的长汀、宁化和赣南的瑞金、雩都地区出发,开始了远离中央根据地井冈山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遭遇到数不尽的艰难困苦,除先后以鲜血和生命突破蒋介石设置的四道严密封锁线外,还越过了千山万水,不仅以举世罕见的牺牲精神,战胜了强敌,而且以同样罕见的吃苦精神,战胜了种种困难和天险。

  蒋介石曾屡次妄图凭借水的天险阻挡和消灭红军,例如湘江、金沙江、大渡河等;而相对来说,红军则对山更有感情,尤其是毛泽东,对山的感情更深。可以说,毛泽东开辟的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割据道路,始终是以山岭为依托的,在战略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这三首小令都专门以山为题材,它们虽然没有像其他词那样标明词题,但每首的头一个字“山”,可以说即分别代表着各自的题目。

  这三首小令所写重点不同,合起来却是完整的组诗。它们共同的显著特点在于运用了整体象征的创作方法。象征是人们常用的艺术方法,如有人用狮子象征力量,有人用鸽子象征和平,有人用香草象征美人,有人用同海的搏斗象征人生拼搏等。毛泽东在此则用山的形象来象征红军形象,通过他的精巧艺术构思,让象征者与被象征者在气势、气概、精神、气质诸方面,获得了内在联系。它们既都是写山,同时又都是写红军,既是咏山曲,又是歌颂英雄红军的乐章。三首各写出一个侧面、一个特点,表面上处处写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十六字令三首》描写长征路上的山,这三首小令所写重点不同,合起来却是完整的组诗。它们的共同特点在于运用了整体象征的创作方法。词人在此用山的形象来象征红军形象,通过精巧的艺术构思,让象征者与被象征者在气势、精神、气质诸方面获得了内在联系。此组词既都是写山,同时又都是写红军;既是咏山曲,又是歌颂英雄红军的乐章。三首各写出一个侧面、一个特点,表面上处处写山,写山峦姿态、山野情趣、翻山滋味,实际上处处借山象征红军,通过咏山来歌颂红军。全词气势博大雄浑,豪放洒脱,气韵天成,尽显山之体势、风骨,也折射出词人宏大的胸襟和抱负。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乾隆之锦锈乾坤

金庸 金庸〔近现代〕

锦锈乾坤佳丽,御世立纲陈纪。
四朝辑瑞徵师济,盼皇畿,云开雉扇移。
黎民引领鸾舆至,安堵村村飏酒旗。
恬熙,御炉中叆叇云霏。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内蒙东部纪游·札兰屯

老舍 老舍〔近现代〕

诗情未尽在苏杭,幽绝札兰天一方。
深浅翠屏山四面,回环碧水柳千行。
牛羊点点悠然去,凤蝶双双自在忙。
处处泉林看不厌,绿城徐入绿村庄。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摸鱼儿

吕碧城〔近现代〕

望凄迷、寒漪衔苑,黄台瓜蔓曾奏。娃宫休问伤心史,惨绝燃萁煎豆。惊变骤。蓦玄武门开,弩发纤纤手。嵩呼献寿。记花拜螭墀,云扶娥驭,为数恰阳九。
吹箫侣,正是芳村时候。封侯底事轻负。金旒玉玺原孤注。掷却一圆莺脰。还掩袖。见窗外囚车。血涴龙无首。幽魂悟否。愿世世生生,平林比翼,莫作帝王胄。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