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西江月·平山堂

苏轼 苏轼〔宋代〕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这大半辈子到过平山堂三次,前半生在弹指声中过去了。整十年没见到欧公了,但他留在墙上的墨迹,仍是那样气势雄浑,犹如龙飞蛇舞。
我本想悼念恩师“文章太守”欧阳修,但还是为杨柳春风大好年华而歌。千万不要说回头一看,万事万物皆是一场空。因为不回头看,生活已是梦幻。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西江是长江的别称,调咏吴王西施的故事。原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又名《白苹香》、《步虚词》、《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江月令》。双调五十字,前后阕各两平韵,一仄韵,同部平仄互押,前后阕起首两句例用对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平山堂位于扬州西北的大明寺侧,乃欧阳修于公元1048年(庆历八年)知扬州时所建。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四月,苏轼自徐州调知湖州,生平第三次经过平山堂。这时距苏轼和其恩师欧阳修最后一次见面已达九年,而欧阳修也已逝世八年。适逢自己政治处境艰难,苏轼为重游故地、缅怀恩师而作的这首词,自然会有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

  词的上片写瞻仰欧词手迹而生的感慨。作者对他的恩师欧阳修怀有深挚的情谊,此刻置身于欧公所建的平山堂,自然思绪万千。“三过平山堂下”,是说自己此番已是第三次登临此堂了。此前,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他离京任杭州通判,熙宁七年由杭州移知密州,都曾途经扬州,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第三次到扬州平山堂。到作此词为止,苏轼共三次到过扬州,则“三过平山堂下”实质上浓缩了苏轼近十年间南迁北调的动荡生涯。

参考资料:完善

1、 谭新红 等·苏轼词全集汇校汇编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
2、 吴熊和·唐宋词汇评·两宋卷(一)·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3、 唐圭璋 等·唐宋词鉴赏辞典(唐·五代·北宋)·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

简析

  此词上片写词人瞻仰恩师欧阳修词作手迹而生的感慨;下片写其听唱欧阳修词而生感慨,道出对恩师的缅怀之情,也蕴含着词人自己抚今追昔的万千感慨。全词以欧阳修词《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为中心线索,上下片意脉不断,浑然一体,体现出苏词的艺术特色。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3381篇诗文 ► 3457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

张先 张先〔宋代〕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观书有感·其二

朱熹 朱熹〔宋代〕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蒙冲 一作:艨艟)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回文冬闺怨

苏轼 苏轼〔宋代〕

雪花飞暖融香颊。颊香融暖飞花雪。欺雪任单衣。衣单任雪欺。
别时梅子结。结子梅时别。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

扫码下载

客户端会员免广告

扫码关注

古文岛公众号

© 2024 古诗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